「化肥,大地的掠奪者」

-- 轉載自「福智之友」叢書《有機.光復大地見生機》內之文章

傳統肥料都是有機質,如植物殘株、菜渣、動物糞便等。化學肥料則是人工合成,其原料來自礦物,是無法再生的資源,而且必須再經繁雜的提煉與合成手續,浪費 極多資源。依其性質分為兩大類:單一肥料,如氮、磷、鉀肥;複合肥料,如氮磷肥、磷鉀肥等二種以上肥料混合。化肥可快速提供植物養分,增快植物的生長速 度,提高產量,所以二次大戰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在農場中施用化學肥料。

造成土壤酸化、硬化

人們使用化肥是因為它的速效。如氮肥││硫酸銨讓植物吸收後,葉片會很快變得青翠;本來植物只需要銨離子就可達成這個功效,可是銨要和酸根結合才能呈穩定 狀態,於是有硫酸銨、磷酸銨、硝酸銨等諸多化肥產品。這些化肥長期大量使用後,殘餘的酸根留在土中,使土壤愈來愈酸,土壤理化性受影響,膠體遭到破壞,原 本鬆軟的土壤結成硬塊,團粒結構喪失,土中的細菌、真菌、放射線菌等有益微生物,以及最重要的蚯蚓都不見了,使土地愈來愈難耕種。

舉例來說,高山土壤因日照及雨淋強烈,本就普遍偏酸,再加上農業上山,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更趨嚴重,台灣的高山高麗菜容易罹患根瘤病,是因為被一種嗜 酸性根瘤病菌所感染。根瘤病菌寄生在十字花科根部,讓植物的根部長出很多瘤狀物,使植株生長不良。這種問題要如何解決?根本之道唯有從土壤改良做起。

污染環境 破壞生態

化肥引起的污染是多方面的,首先,生產化肥時,工廠會產生廢棄物和廢水的污染;大量施用氮肥也會產生氧化氮。經研究發現,過量使用氮肥,分解過程中產生的 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會破壞臭氧層,間接使地球愈來愈熱。大量化肥使用後流入河川,污染水源,造成許多水域的優養化問題。一九六○年代就有人發現海域低氧區 域擴大,與農業過度使用肥料有關,尤其是氮肥。

根據聯合國環境計畫署於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南韓濟州島舉行第八屆全球環境部長論壇會議發表的《二○○三年全球環境年鑑》指出,在墨西哥灣及美國東部 外海的奇沙比克灣多年前即出現「海洋死亡區」,並逐漸擴散至波羅的海、黑海、亞得里亞海、暹羅灣、黃海,甚至如南美洲、日本、澳洲與紐西蘭等地的外海,目 前全世界共有一百五十個死亡區。

「海洋死亡區」肇因於含有大量化學元素的工業及農業廢水流入海洋,例如:北美墨西哥灣海洋的死亡,是因為上游的密西西比河從沿岸的農田和養殖場帶來大量的氮肥殘渣,造成藻類快速生長,當其沉入海底腐化、分解時,會消耗大量氧氣,造成其他海洋生物窒息,魚類無法存活。